阴茎硬结症是一种以阴茎白膜形成纤维样、非顺应性硬结为特征的男科常见疾病。
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成年男性,是指遗传易感者阴茎外伤后愈合过程紊乱导致阴茎白膜形成纤维化病变,使阴茎背侧或外侧出现单个或数个斑块或硬结。亦称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结节性阴茎海绵体炎、海绵体纤维化等。因斑块逐渐增大可导致阴茎勃起时各种畸形(如弯曲、短缩),勃起功能障碍和阴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初期为活动期,持续约6~18个月,以勃起时疼痛、可触摸到的阴茎硬结和(或)阴茎弯曲为临床特征,此后进入相对静止期,硬结发展为成熟瘢痕,以持续弯曲变形为临床特征。此病因阴茎弯曲、勃起疼痛影响性交而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本病局部病变硬结如核,推之不移,不热不溃,平常阴茎可有酸痛感,重者患者勃起时阴茎弯曲、掣痛。中医称为“阴茎痰核”。
一、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1.局部硬结:阴茎上出现无痛的硬斑块,硬结多位于阴茎背侧。小者如花生米粒大小,大者可及整个阴茎背侧,呈圆形、索条状或斑块状,质地坚硬,固定、不活动、皮肤及皮下组织多不受累。
2.阴茎弯曲:绝大多数患者只在勃起时出现阴茎弯曲,出现在阴茎上侧的硬块会使阴茎向上弯曲,而出现在阴茎下侧的硬块会使阴茎向下弯曲。弯曲多为30°~120°。
3.阴茎缩短和变形:有些患者的硬块同时出现在阴茎的上侧和下侧,并使阴茎缩短和变形。
4.勃起痛:阴茎勃起时感到不舒服或疼痛。
5.勃起功能障碍。
6.性交困难:因勃起疼痛和弯曲,部分患者因巨大斑块影响海绵体血液供应,使勃起不坚导致性交困难或失败。
(二)辅助检查
依据局部硬结、阴茎弯曲、性交困难等典型症状,结合体格检查、B超检查、阴茎海绵体造影检查等进行诊断。体格检查可在阴茎背侧触及条索状物或斑块、结节,质较硬,表面不光滑,不能移动,X线片示阴茎可见钙化或骨化影。主要病理表现为局部白膜组织发生玻璃样变性或正常组织被纤维瘢痕代替,伴有纤维细胞增生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长期发展可钙化或骨化,为良性的慢性病变。
二、谈古论今
(一)疾病溯源
中医无阴茎硬结症病名,古代文献中记载阴茎痰核病症最早的为明代汪机的《外科理例·囊痈》,“一弱人,茎根结核,如豆大许,劳则肿痛。”多将该病归于“阴茎痰核”、“玉茎结疽”等范畴。该病属于前阴疾病,发病部位在阴茎,阴茎为宗筋之所汇,肝主筋;又阴茎内有精道通过,足少阴之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有“肾主阴器”之说;清朝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流痰》中也有记载:“痰阻于皮里膜外,气多肉少之处,无血肉化脓,有形可凭,即成痰块、痰包、痰核、痰疬等症。”《素问·厥论》指出:“前阴者,宗筋所聚。”张景岳说:“宗筋聚于前阴,前阴者,足三阴、阴明、少阳及冲、任、督、跷九脉之所合也。九者之中,则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冲脉这经脉之海,此一阴一阳,总乎其间,故曰阴阳总宗筋之会也。”认为前阴肾窍之一,宗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如果宗筋受伤,脉络不畅,血瘀凝聚成结,或肝肾阴虚,痰浊化热,痰热瘀结于宗筋。或脾胃失运,内生痰浊,下注凝聚宗筋成结。因而该病的发生与肝、脾、肾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王琦认为外感寒湿等造成气机失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肝郁气滞,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皆可凝结而成痰核,或久病入络,瘀血阻滞,痰瘀互结,阻滞宗筋而为病。将该病分为三型:浊痰凝结证、痰瘀互阻证、阴虚痰火证。徐福松将该病分为两型:痰浊凝聚证、血脉瘀滞证。李海松等认为该症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滞痰凝,痰瘀互结为该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张立国等认为,从中医学理论分析,本病当责之肝、脾、肾三经相合为患。情志不遂令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滞血瘀于阴器;纵欲无度,伤耗肾精,致阴虚而行迟缓,血瘀于阴器;喜食肥甘,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蕴生痰湿,痰湿下注,凝结于阴器。治疗上当以祛湿除痰、理气通络、化瘀软坚法。周少虎教授认为,本病多属于实证,由气血不畅、脉络不通,瘀血聚结而成。多属血瘀阻滞为患,治疗当以活血通络,化瘀散结为主。自拟验方“化瘀消结汤”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白中山根据该病的病机特点确立了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滋补肝肾的治法,用橘核丸加减治疗。丁辉俊等认为理气活血,化痰散结是中医药治疗阴茎硬结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口服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32例患者,并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霍东增基于气滞、痰凝、血瘀的病机特点应用自拟方疏肝化瘀散结汤治疗阴茎硬结症11例内服并用药液熏洗患处,临床疗效满意。
(二)守正创新
本病属中医“阴茎痰核”范畴。其发生是由于机体水液的代谢失常,化为痰浊,积聚于肝脉和宗筋;或气血虚损,阴茎局部屡受损伤,气血瘀滞,阻于宗筋;或者下焦阳虚,寒凝经络而成。病位在宗筋,与肝密切相关,寒凝、瘀浊相互影响,交错发病。治法为温阳散寒、理气活血、化痰通络为主。葛建立教授总结前贤经验,结合“痰饮”、“瘀血”病因学说,基于中医“痰瘀互结”、“气血津液”、“标本虚实”及“久病入络”等理论,打破“阳虚寒凝血瘀”的固化思维,提出“癥积阻络”的发病观。葛建立教授认为“痰饮”、“瘀血”二者虽来源不同,形成各异,但均为有形之邪,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且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中有瘀,瘀中有痰,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二者常停留于经络之中,阻碍气机运行,正如朱丹溪所倡“窠囊”之说“痰和瘀均为阴邪,同气相求,既可因痰生瘀,亦可因瘀生痰,形成痰瘀同病”,“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葛建立教授在“痰瘀互结”基础上,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指出“阴茎痰核”大多年老发病,由于素体禀赋不足,肾虚精弱,气阴两虚,饮食劳倦,气虚推动无力,脾失健运,气血津液输布异常,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互结则为癥,日久最终导致癥积阻络,经脉不通而发病。可见,阴茎痰核是气阴两虚为本,经络癥积瘀结为标,然瘀血易消,癥积日久难化,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位在血脉,病机关键为“癥积阻络”。
肝脏之经脉绕阴器,肝主疏泄,若情志不遂,或暴怒伤肝,肝郁气滞,则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于阴茎脉络,可致该病发生;肾主前阴,肝肾不足,感受寒湿,侵入厥阴之络;脾肾阳虚,聚湿生痰,痰瘀凝结,流注经络而发病;此外,阴茎损伤,交媾不洁也可致瘀血,痰湿滞留经络而发为该病。疾病后期耗伤肝肾阴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用,肝肾阴虚不能涵养寓寄于肝肾之相火,导致相火妄动,虚火炼液为痰,灼伤血液,加重痰凝血瘀的病理改变。综上所述,该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葛建立教授临证特别强调病机的重要性,指出“阴茎痰核”的病机关键既然是“癥积阻络”,那么在治疗上,单纯“化痰散结”或单纯“活血化瘀”均不能使癥积得化、经脉畅通,惟有两法合用即“消癥”的方法,才能使“癥消络通”,达到治疗目的。因此,葛建立教授提出“消癥通络”为治疗“阴茎痰核”的基本大法。在此基础上组成治疗阴茎硬结症的经验方(醋三棱9g,醋莪术9g,玄参12g,浙贝母12g,当归15g,鸡血藤15g,土鳖虫9g,延胡索12g,黄芪20g,黄精12g,牛膝9g),将三棱、莪术、玄参、浙贝母、牡蛎五药作为君药,其中醋三棱和醋莪术两药相须为用,加强破血祛瘀散结,玄参、浙贝母、牡蛎为消瘰丸乃治疗瘰疬痰核经典方化痰散结,五药合用共奏消癥通络之功;当归、土鳖虫、延胡索协助主药增强活血化瘀之效为臣药;黄芪、黄精益气养阴固本为佐药;使以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疏肝通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使癥积得化,经络畅通,诸症悉除。
三、病案举隅
病案1
刘某,男,49岁,2018年10月25日初诊。
主诉:发现阴茎硬结1年,加重1个月。
患者自诉1年前性生活时用力过猛,阴茎受伤,疼痛持续数小时休息后缓解,未进行任何诊断与治疗,无意中发现阴茎左侧有一结节,如黄豆粒大小,勃起时阴茎向左上轻度弯曲,偶有局部牵扯性疼痛。因症状不明显,无其他明显不适,当时未引起重视,亦未行任何检查和治疗。患者1月前性生活后发现勃起时硬结疼痛加剧,触痛明显,勃起弯曲,甚至出现性生活时阴茎勃起困难。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处就诊。刻诊:阴茎硬结,如黄豆大小,勃起时向左上轻度弯曲、疼痛,排尿正常,纳眠可,舌质暗,有瘀点,脉细涩。二便基本正常。专科检查:阴茎左侧可触及一结节,如黄豆粒大小,稍扁圆形,质硬,触压时痛,表面皮色不变,皮温正常。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西医诊断:阴茎硬结症。
中医诊断:阴茎痰核。
辨证:癥积阻络,经脉不通证。
治法:消癥通络,通经止痛。
方药:醋三棱9g,醋莪术9g,玄参12g,浙贝母12g,当归15g,鸡血藤15g,土鳖虫9g,延胡索12g,黄芪20g,黄精12g,牛膝9g。
14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分服。
2018年11月10日二诊:患者自述勃起时仍有轻度弯曲,但勃起时疼痛减轻,硬结触压痛减轻,但因近来工作压力大,食欲差,偶尔打嗝,胃中不适,大便量少,不成形。查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上方加百合20g,乌药12g。水煎取汁400mL,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2018年11月25日三诊时患者胃部不适消失,仍偶尔打嗝,晨起恶心,自觉硬结较前缩小,变软,无勃起疼痛和触压痛。纳眠佳,二便调,上方去百合、乌药,加木香12g,紫苏叶15g。续服14剂。
2018年12月9日四诊时硬结较原先缩小90%,勃起无弯曲畸形。效不更方。续服14剂后复诊,患者自述阴茎硬结消失,勃起弯曲畸形和疼痛等症状也不再出现。
按:患者为中老年男性,主因发现阴茎硬结1年,加重1个月前来就诊,结合体格检查,故西医诊断为阴茎硬结症,中医诊断为阴茎痰核。阴茎硬结症常发生在中老年男性,起病较慢,一般不易被病人注意,常因为勃起弯曲或性交引起疼痛时才被重视。患者阴茎硬结,勃起时向左上轻度弯曲、疼痛,结合脉诊舌诊,故此症为典型的癥积阻络,经脉不通证,患者同房后出现,损伤络脉,伤其气血,气血津液输布异常,久之气虚推动无力,气虚津伤,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互结则为癥,日久最终导致癥积阻络,经脉不通而发病。结节既成,瘀阻气机,不通则痛,故阴茎结节触痛,阴茎勃起疼痛及弯曲变形。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为癥积阻络之象。治以消癥通络,通经止痛,方用醋三棱9g,醋莪术9g,玄参12g,浙贝母12g,当归15g,鸡血藤15g,土鳖虫9g,延胡索12g,黄芪20g,黄精12g,牛膝9g。二诊,患者出现胃脘不适的症状,故加入百合乌药散用以益气养阴,行气活血。三诊患者胃脘不适消失,但仍打嗝恶心,故加入木香,紫苏叶理气降气。后遵原方,症状皆除。
病案2
范某,男,54岁,河北沧州市人,2019年7月9日初诊。
主诉:发现阴茎硬结症半年,加重2个月。
患者自诉于半年前发现阴茎勃起时阴茎发生轻度弯曲,偶有牵扯痛,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于2月前手淫时发现阴茎右侧有一硬结,触摸疼痛,遂就诊于我院男科门诊,刻下症:阴茎右侧有一硬结,椭圆形,似花生粒大小,勃起时疼痛,纳眠可,善太息,胸闷,嗳气,两胁疼痛,二便可,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专科检查:阴茎右侧可触及一硬结,花生粒大小,椭圆形,质硬,触压时疼痛,表面皮肤颜色温度无改变。
西医诊断:阴茎硬结症。
中医诊断:阴茎痰核。
辨证:癥积阻络,肝郁气滞证。
治法:消癥通络,疏肝行气。
方药:柴胡15g,芍药9g,枳实9g,醋三棱9g,醋莪术9g,玄参12g,浙贝母12g,当归15g,鸡血藤15g,土鳖虫9g,延胡索12g,黄芪20g,黄精12g,牛膝9g,炙甘草6g共7剂,水煎取汁400mL,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2019年7月16日二诊:患者自述勃起时仍疼痛,但感觉弯曲程度比以前角度小,仍有触痛,胁痛减轻,太息嗳气好转,纳可,二便可,舌暗,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川楝子10g,共7剂,水煎取汁400mL,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2019年7月23日三诊时患者自觉硬结较前缩小,变软,勃起疼痛和触压痛减轻。胁痛消失,太息嗳气减轻,纳眠佳,二便可,效不更方,续服14剂。
2019年8月7日四诊时硬结消失到几乎没有,勃起无弯曲畸形。续服7剂后复诊,患者自述阴茎硬结消失,其他症状也没有出现。
按:患者为中老年男性,主因发现阴茎硬结半年,加重2个月前来就诊,结合体格检查,故西医诊断为阴茎硬结症,属于中医阴茎痰核范围。患者平素善太息,乃肝气郁滞之表现,肝喜条达,若肝气不疏,则气机不畅,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故而出现胸闷胁痛,嗳气,舌暗等症状,此患者有手淫史,损伤阴茎,气血瘀滞,则津液输布异常,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互结成癥,癥积阻络,形成硬结,硬结阻滞气机加上本来患者就气滞,所以气滞更甚,阴茎脉络不通则痛,故阴茎硬结触痛,阴茎勃起疼痛。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涩,为肝气郁滞,癥积阻络之象,患者阴茎右侧有一硬结,善太息,胸闷,嗳气,两胁疼痛,结合舌诊,辨证为肝郁气滞,癥积阻络证,治以消癥通络,疏肝行气,方用柴胡15g,芍药9g,枳实9g,醋三棱9g,醋莪术9g,玄参12g,浙贝母12g,当归15g,鸡血藤15g,土鳖虫9g,延胡索12g,黄芪20g,黄精12g,牛膝9g,炙甘草6g。二诊,弯曲程度虽变小,但仍有触痛,故加入川楝子行气止痛。三诊四诊,皆遵循原思路,方药按照此法配伍,疗效颇丰。
葛建立河北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始建于2019年,建设期内积极开展传承工作,使葛建立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以整理、总结、发掘、继承、创新。 工作室由13名成员组成。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3名;均具备硕士以上学历。